欢迎您访问延边社会组织网!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为 了 心 中 的 诺 言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4日
为了 心 中 的 诺 言
                                                       ——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朴范镇
 
2006年9月,朴范镇带着眷恋、带着憧憬辞别了生活、工作了50年的吉林省和龙市,从和龙市市长转岗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从“全面负责”到“具体负责”,从“宏观指导”到“具体实施”,他不愧为干过大事,见过世面的人。在新到工作岗位上他运筹帷幄,知难而进,以朝鲜族特有的秉性,用坚强的信心,公平、公正的态度,敬业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全州民政系统各族干部群众的信赖,赢得了民政服务对象的赞许。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共和国对人民的承诺;而让弱势群体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则是朴范镇上任伊始向全州30多万困难群众许下的诺言。
让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
2010年7月27日至28日,天象捅破了一样,暴雨倾泄而下;洪水如脱缰野马,咆哮着冲向原野、村庄。延边州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州8个县(市)均遭受了不同程度洪灾。灾区大量房屋被冲毁,道路、电力、通讯中断,万亩良田毁于一旦。这是他上任以来,不!这是他记事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28日一大早就带着办公室主任冒着瓢泼大雨赶到和龙市最偏远的和安村组织指挥转移灾民。在他的组织指挥下,70多名灾民被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解决了他们的临时居住和饮食问题。
去时越沟涉水,回来已路毁桥断,与外界联系又没有信号,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车里住了一宿。其实,他一夜都没有合眼:听着隆隆的雷声,看着滚滚的山洪,他的脑海里都是房毁屋倒、桥跨路断、灾民呼号的景象。他知道很多事情在等待自己处理。不能再等下去了。第二天天蒙蒙亮,他决定留下司机看车,自己徒步走出大山。在泥泞的山路上,他同和龙市副市长林龙吉蹒跚前行。饥饿、劳累、着急,这两个年过五旬的人实在有些支撑不住了。他们翻山越岭走了四个多小时,到上午将近八点的时候他们才碰到了一个村落。大山中的村民怎么也不相信突然降临在他们目前的竟是原来的市长和现任的副市长,更没想到他们是以这种方式、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来到了村里。村主任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招待这两位“大官”,一碗“酱牡里”汤,几碟小辣菜,一碗大米饭,成了他俩事后形容的“一生中吃过的最香的一顿饭。”在他们坐农用车即将离开山村的那一刻,乡亲们不约而同的拥堵到村口,一声声“注意安全,保重身体”道出了村民对老领导的由衷敬仰和惜别之情。
看到满身泥水、一脸憔悴的丈夫,妻子嗔怪到:“你到哪里去了,我一夜也没有跟你联系上,你知道家里人有多担心啊!”是啊,家里人对他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要知道,他动过大手术还不到一年,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安图县灾区帐篷告急、敦化市灾区粮食告急、和龙市灾区日用品告急……电话一个接一个,求援一个连一个。朴范镇哪还有心思吃上一口、睡上一觉,换上一身衣服后就马上赶往到灾情最重的安图县,紧急调度救灾帐篷,紧急联系部队实施空投粮食,紧急调集轻灾在县市民政干部驰援,紧急部署灾民转移,紧急发放临时救灾款物,紧急……。从发生灾害的那一时刻起朴范镇就没有吃过一顿正经饭,睡过一次安稳觉。
桥断了,阻挡不住朴范镇通往灾区的决心;路毁了,难以泯灭朴范镇重建家园的壮志。在严峻的抗灾救灾过程中,朴范镇始终处于最困难、最急需、最棘手、最关键的位置,以连续作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展现了民政人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在他的指挥和协调下,民政部门共向重灾区调运帐篷2349顶,衣被3.9万件(套), 粮油及其他食品741吨,蔬菜15吨,药品470箱、水泥1470吨以及其他各种生活必需品,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5400多万元。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朴范镇对受灾困难群众倾尽了全部精力,对其他困难群体也充满深情。
地处长白山脚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边陲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全州有困难群体30多万人,其中城乡低保对象有22万多人。让这部分困难群体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医疗有保障一直挂牵在朴范镇心里。
民以食为天。保障好、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朴范镇深知个中原委,他总是不遗余力多筹措一些资金,千方百计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吃饱饭”问题。今年全州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达到了月人均221元和年人均1144元,分别比2010年提高31元和204元。在解决低收入群体‘吃饱饭’的同时,面对物价波动频繁,朴范镇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做到让低收入群体‘安心吃饭’。在他的推动下,延边州所辖8个县市全部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造成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州已发放物价临时补贴643万元。
人食五谷杂粮,病痛如影相随。医疗问题如同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困难群体更是如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担忧一直萦绕在朴范镇心理。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双管齐下”,尽量减少困难群体医疗花费,最大限度降低困难群体医疗负担。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朴范镇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延边州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办法》,针对城乡低保、低收入、重大疾病支出型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现实需求,在适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完善“一站式”服务、方便困难群众治病上下功夫,对原有的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加大了临时救助工作力度,有效缓解了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重大疾病支出型家庭等困难群体治病难问题。
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掌握,历来是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互不通气,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了该救助的对象没有得到救助,不该救助反而得到救助,另外还出现了重复救助的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2010年朴范镇提出了把社会救助工作纳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新设想,把信息比对运用到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中,并建立了以州民政局为平台的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目前,州核对中心已经实现了州市财政、社保、工商、地税、交通、房产、交警等80个部门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全州8县市也可通过中心平台完成跨县市间信息比对,实现了社会救助信息一体化。
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延边州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意见》。
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日常救助网络信息系统”。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系统。
朴范镇上任以来,延边州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三个全省率先”。
在今年“三帮扶”工作中,朴范镇了解到全州有100多名患股骨头坏死的低保对象因无钱治疗,长期不能下地干活,这是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些患者不能根除病痛,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家庭长期困难的问题。”朴范镇对帮扶这些困难群众走出困境有着深深的思考。在他的组织协调下,一项旨在解决这些困难群众“病痛”和“家贫”双重难题的活动正在悄悄展开。
安图县两江镇两江村低保户金德迁今年刚刚43岁,他已被股骨头坏死折磨了十多个年头,看着别人家都富了起来,而自己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却在困苦中艰难生活,他心里就甭提有多着急了,但打听到手术费需要3万多元的时候,他彻底放弃了手术的打算。
今年9月份他有幸成为全州第一位民政资助免费接受手术对象,并且非常成功。
“做了这么大的手术,我自己一分钱都没花,我连做梦想都没敢想。”已经康复出院的金德迁对民政部门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今年内先期完成50名手术任务,明年“9.3”州庆60周年前要全部完成对所有农村低保对象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免费手术。”这是朴范镇向全州100多名股骨头坏死困难群众许下的承诺,这是朴范镇向有关业务部门下达的死令。
让特殊群体生活更加幸福
延边州素有爱老、敬老、尊老、扶老的光荣传统。但延边地区经济欠发达,全州8个县市有4个县市是国家级贫困县市,福利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很难应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州本级民政事业单位也大都存在着设施落后、入住环境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现实问题,对朴范镇促动很大,他深有感触地说“没有硬件设施作保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失去支撑,让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有尊严体面的生活也将失去依托”。
从2007年年初开始,朴范镇亲自带队展开调研,最后把“项目开发梯次推进、特色建筑加速集聚”作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方针,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民政一条街”建设的序幕。
在短短的四年中,先后投入1.2亿元,在“民政一条街”上建设了12个福利设施项目,建筑面积达4.7万多平方米。
这数字和工程记载着民政事业发展的进程,同样也记录着朴范镇奋发有为的身影。在其背后,凝聚了朴范镇多少的智慧和汗水。
要在短短的几年中,筹集超亿元建设资金,对朴范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没有满足于政府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思维方式。而是发挥自身的优势,把经营理念引入民政项目建设,通过精心运营自身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来推动项目建设,以求达到以小钱办大事,以少钱多做事的目标。
为了项目建设,朴范镇没少往上级部门跑,没少往领导办公室跑,没少往地方政府跑。精诚所至,金石可镂。有关部门、有关领导都被他想干事、干大事的精神打动了。国家民政部、吉林省民政厅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州政府配套了仅千万元的资金,延吉市政府在没有建设计划的情况下,追加投资2000多万元资金,为“民政一条街”建设修路、安路灯和绿化。
建设成果是一种回报,更是一种喜悦。通过五年来大规模集中建设,延边“民政一条街”放眼望去,独具朝鲜族建筑风格的福利设施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延边州退役士兵服务中心、延边军队干部休养所、延边社会福利院二分院、延边民政健身中心、延边社会脑康医院、延边儿童福利院、延边假肢中心、延边光荣院、延边社会福利院民政福利机构沿延吉市爱丹路从西向东依次排开。眼下这一区域已成为延边民政福利设施建设的集中区和延吉市区东部的一个景观点。
“我们到这里养老真幸福啊!”每一位来到延边社会福利院入住的老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福利院,朝鲜族风格的建筑掩映在鲜花绿树之间。福利院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或聊天、或散步,其乐融融。楼内棋牌室、健身房、医疗室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都安装有线电视、冰箱、饮水机……一般家里有的电器这儿都有,并24小时提供热水。
“三无”老人黄淑顺,今年89岁,入住延边延边社会福利院已有25个年头,他可是这里的“铁杆”院民。“我没儿没女,护理员一声一声奶奶地叫着,天天伺候着,知足啊!”老人说:“现在的生活好啊,吃住全是政府包,鸡鸭鱼肉不缺,还经常给改善生活,瞧瞧,”黄奶奶指着当天的菜谱说:“中午还可以喝到狗肉汤哩!”
 在戮力建设“民政一条街”的同时,朴范镇也一直惦念着居住在延边社会精神病院分院和延边社会福利院分院的服务对象。
 2007年刚一开春,朴范镇来到了延边社会精神病院分院,看到的是一片破陋景象:低矮的房舍外墙已严重粉蚀,残破的地炕到处冒烟,食堂地面坑洼湿滑,老化的电线裸漏在外,10多平方的小屋里卷缩着五、六个精神疾病患者。看到这些情景,朴范镇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对身边工作人员深情地说:作为管理部门我们失职啊!一场改变延边社会精神病院分院旧貌突击战拉开了序幕。当年投资350万元建起了700多平方米的新房,维修了500多平方米的旧房,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餐厅。水、电、供暖系统也全部得到改造。
如今这里象一个休闲胜地,山水相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象一个集体农庄,五谷丰登,畜禽满山,果蔬芬芳;这里一派和谐景象,工作人员与患者穿着清一色的迷彩服,同吃同住同劳动,分不清哪个是医护人员,哪个是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组成的6个家庭享受着正常人的幸福生活。常年生活在这里的130多名“三无”对象精神疾病患者基本实现了自理生活、自主生产、自我管理、自给自足。
原来位于延吉市黄草沟的延边社会福利院分院的条件还不如延边社会精神病院分院,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把这里戏称是“三无”地带——无电、无干净的饮用水、无通讯信号。一条泥泞的山间小道也是深一脚、浅一脚。有时大雪封山一连几天进不去出不来,给院民生活和工作人员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朴范镇看在眼里、急记在心上。
架设电线需要70万元,铺修水泥路里需要150万元……,在原地改造需要投资500多万元。当过会计、经贸委主任的朴范镇,对算账非常谙熟,他感到原地改建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买卖。多方征求,反复论证,最后朴范镇最后定夺将延边社会福利院分院实施整体搬迁。几经踏查,他利用在和龙市工作多年的人脉关系,低价位拿下来和龙市八浦江鹿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路、电全通,是举办福利机构的绝佳去处;这里有2000多公顷的山地可以无偿使用,可以进行多种经营。
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民族风格建筑拔地而起。几经绿化美化,眼下的分院成为集养育、康复、多种经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有的福利院老人感慨地说:“院里环境好,生活好,服务好,有儿有女的人也比不了。”
延边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管理一直是社会福利工作一个短板,福利服务中心设施落后、经费短缺、管理失范始终是朴范镇的心头病。经过慎思熟虑,朴范镇提出了“合理布局,创新管理,集约经营,拓展功能”的大胆设想,并积极协调县(市)政府,把全州42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由原来乡镇负责管理全部划归县(市)民政局管理,彻底改变了责权不明、资金紧张、层层扒皮的问题。
汪清县第一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尹有全不无感慨地说:“福利中心隶属县民政局管理后,我们好干多了,现在是管理规范了,运转顺畅了,资金解决了,效益提高了,队伍稳定了,面貌改变了。”
在朴范镇的带领下,近几年延边州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步入了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高速度推进阶段,各类养老机构已由“十五”期末89家发展到158家,机构养老床位数已达100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1张,提前五年完成了吉林省民政厅确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民政一条街”大规模、超越式建设,使民政福利事业单位步入了规模经营、人性化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良性轨道。
让优抚群体生活不断得到提高
延边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优抚对象人数占全省优抚对象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是着名诗人贺敬之对延边这块革命热土独特风貌的高度概括,既反映了延边革命烈士数量之多,也表达出延边人民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是的,延边有1.7万余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朝鲜族儿女。目前仍有烈属5721人,革命伤残军人5782人、在乡复员军人8763人。
让死者得到安息,让生者得到抚慰,作为在延边这片热土上土生土长的朴范镇深知做好优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让优抚对象过去在战场上流血,现在生活遇到困难再流泪。”这是常挂在朴范镇嘴边上的一句话。
他瞄准困扰优抚对象住房、医疗、生活三大难题,启动了扶优安居工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程,并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2007年“八.一”建军节朴范镇到延边光荣院慰问优抚老人时发现,一栋建筑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的陈旧小楼住了100多名优抚对象,设施破旧,住宿拥挤。看到这种情况,朴范镇深感愧疚和自责。“让这些功臣们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于心不忍啊!”他对陪同慰问的优抚处长说。规划,筹资,建设。2009年延边第一座抗十级地震5500平方米的新型建筑在延边光荣院院内拔地而起。这是一座集饮食、居住、医疗、洗浴、休闲、娱乐、健身、康复为一体化的综合性建筑。被吉林省民政厅厅长誉为:全省最好的光荣院。
一级伤残军人金相烈是一位有着20多年“院龄”的老院民了,搬进新居的第一天晚上高兴的怎么也睡不着了,索性招呼所有活动能力的院民来到新楼前面的活动场地,用一曲曲赞歌,一支支朝鲜族舞蹈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这些身体已不灵便的老人折腾了小半宿才回屋休息。
朴范镇通过优抚处的同志了解到,全州6999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中有6369名患有各种疾病,占全州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91%。
朴范镇感到莫大的压力。“不解决这些革命功臣看病问题,我心里不安哪。”在一次局务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为了这些老功臣能多报销一些医疗费,朴范镇多方协调,把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我现在的医疗保险费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
“上几天动手术花了四万多元,我自己才拿了不到两千元。”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怕有病有灾,这下可好了,民政局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这是2010年元旦前夕图们市重点优抚对象座谈会上的一番发言。
 “优抚对象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不能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因物价上涨有所降低。”在一次局务会上朴范镇掷地有声地说。州局局长重视,县市民政局自然毫不含糊。经过一年多的操作,目前,延边州民政部门已把“扶贫先扶优”的理念贯穿在优抚工作全过程,优抚抚恤金有了大幅增长。
龙井市智新乡63岁一级因公伤残军人边少忠拿着《优抚证》到处炫耀:“看,今年的抚恤金又涨了,我一个月能领到 3245元了,党的政策太好了。”
每逢建军节、纪念日是朴范镇最繁忙的时候。慰问老兵,慰问烈属……,他对重点优抚对象倾注了全部的爱。今年恰逢纪念抗日胜利66周年和纪念9.18抗战80周年两个重大节日,朴范镇亲自部署了对抗日老兵、烈属及伤残军人的走访慰问活动,为每个家庭送去了至少500元的慰问金。
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托入学难问题一直是朴范镇的一块心病,2009年他亲自主持制定了《采取货币补助安置随军家属办法》。地方所有学校免收驻军部队子女择校费;随军随队家属除部队每人每月补助480元外,再由地方财政补助300元。最近,这一数额又涨到了400元。这一做法为全国首创,在驻军部队中引起了很好的评价。
退役士兵就业难是当今优抚工作一道难越的槛。“不解决好退役士兵就业问题,将来谁家的孩子还愿意送去当兵,国家的长治久安哪有保证。”朴范镇不无忧虑。
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利用政策多方安排就业的同时,朴范镇主张以提高自谋职业补助标准来促进退役士兵就业。
一万五千元的补助标准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对一个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又是何等重要。全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典型—延吉国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国明是2010年全军英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他就是靠自谋职业补助金和退役士兵无息贷款起家的。“如果没有当初一万五千元的自谋职业补助金打底,就没有今天的业绩”史国明如是说。
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帮助
朴范镇常挂在嘴边上有六个字:做人、做事、做朋友。是啊,他把做人始终放在第一位。用他的话说: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后做好事。是啊,他时时处处从实际出发,从老百姓的愿望和需求出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凡是他看到或了解到的民政对象的实际困难,他都会想法设法及时解决,努力做到该办的事坚决办,不拖;能办的事主动办,不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不靠。
2008年4月30日晚,因村民燃烧垃圾,导致安图县松江镇辛平岭村43户、104间民房烧毁、29间房屋烧损,126人无家可归。第二天就是“五.一”长假了,听到这一消息后,朴范镇哪还有心思休息,一大早他就赶往火灾现场。听到灾民悲伤的叹息,看到灾民求助的目光,朴范镇的心里充满了爱怜和伤感。5月1日整个一上午朴范镇一直忙碌在火灾现场——组织查灾、安抚群众、研究临时安置问题,紧急调集生活必需品。第二天50套被褥和50件棉衣到位;43只电饭锅和电炒锅到位;6300斤大米和200斤食用油到位;33000元现金到位。受灾群众当天中午就吃上了热饭热菜。当灾民们可哪找朴范镇要表示感谢的时候,他已经上了赶往向州政府和省民政厅请求紧急援助的路上。没有几天,州政府40万和省民政厅50万紧急救灾资金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43户灾民也在当年全部住进了新房。
2007年春节朴范镇到和龙市南坪镇走访慰问,来到了优抚对象老人金南旭家,当他询问金南旭老人还有什么要求时,老人指着躺在炕上的女人叹息道:“这是我已经出嫁的女儿,丈夫家生活太困难无钱治病,只好住在我家里,靠我的优抚金养活她。在长春上大学的外孙女眼看着就要开学了,但下学期的学杂费现在也没有着落,我心里着急啊。”“您不用太着急,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的。”朴范镇临走时向朴南旭老人许下了承诺。
回到单位后,金南旭老人满脸无奈的表情一直萦绕在朴范镇心里。几天后,他让办公室主任将金南旭老人的女婿和他的女儿崔英子同学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将3000元现金亲自交到崔英子同学手里,并嘱咐她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自食其力,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008年春节前夕朴范镇又把崔英子同学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询问了一年来学习、生活情况,得知崔英子同学每月生活费一多半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挣得,即使这样,仍难凑齐下学期学杂费。听了崔英子同学的介绍,一股怜悯之情涌上朴范镇心头,他亲手将2000元现金交到崔英子同学手里,并嘱托她一定不要放弃,好好学习,完成学业。手里攥着钱,崔英子同学泣不成声,只知道千谢万谢,不知说什么是好。
2009年最后一个学期,崔英子同学还有1000元的学杂费没有凑齐。这可是影响自己是否如期拿到毕业证的大事。万般无奈之下,崔英子同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电话打到了朴范镇办公室。朴范镇听到这种情况后,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将1000元汇到了崔英子同学账户。
崔英子同学毕业后留在了长春市某旅行社当导游,逢年过节总是忘不了亲自到家或用电话向朴范镇问候。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只能挂一漏万举例一、二。
朴范镇随身的工作日记本,你会发现,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受灾户、五保老人和优抚对象等所有涉及民政服务对象的姓名、住址、类型、困难原因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方案等。
虽然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看起来都那样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事迹显现了伟大的奉献精神。说他平凡,是因他所做的是诸如热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吃饭穿衣住房治病等“小事”;说他伟大,是因为他做这些“小事”、具体事、平凡事时,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未来图什么回报,更不是为了什么名利,而是带着一种为民、亲民的深厚感情。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将来,没有享乐,只有吃苦和奉献。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民政人与弱势群体之间血浓于水的鱼水之情。
让自己的人生无悔
他心里装着全是弱势群体,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话用在朴范镇身上是当之无愧的。
2008年11月23日早3点,正在省里跑项目的朴范镇突然接到弟弟的电话,告知83岁的老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其实,在他出差前母亲就病重了,但万万没想到这是永别。母亲活着的时候因为工作忙很少回去尽孝,母亲去世前又没能看上一眼,当朴范镇听到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两眼昏黑,痛不欲生。作为早年丧父的朴范镇知道自己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他也知道母亲在整个家庭中的位置。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正处在延边社会脑康医院扩建立项的节骨眼上,回去恐怕耽误办事,不回去又怕落下终生遗憾。在两难的抉择中,还是工作战胜了感情,他坚持办完事才赶回家里。听弟弟说,母亲临终前多次呼唤自己的名字,闻听此言,朴范镇顿觉天旋地转,抱着母亲的遗体嚎啕大哭。
2009年11 月10 日,不知是冥冥中上苍的保佑,还是好人必有好报使然,在一次民政机关干部例行体检中,医生破天荒为朴范镇多做了一项甲状腺检查。第二天结果出来了,一个阴影笼罩在埃克斯光底片上,也笼罩在朴范镇和家人心理。2009年11月18日经解放军301医院权威复检,初步确诊为甲状腺肿瘤,医生建议尽快住院做进一步检查。可全州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现场会和年末工作调度会已经决定一周后在龙井市召开,届时他还要在会上讲话和布置年终工作。他把自己的病情隐瞒下来,在开会当天中午的午餐上,他谈笑风生,一点也看不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会后的第二天,他向主管领导请假之后,回单位把工作做了安排,才依依不舍来到北京,住进了解放军304医院。交代会后的第六天,他就躺在了北京的手术台上。
在甲状腺摘除手术住院一个多月的日子里,他人虽在医院里,但心早已飞回了延边,飞回了千牵万挂的工作岗位。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就回到了延边,回到了工作岗位。
有人说朴范镇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黄牛,他自己则说:“干民政工作的,就要像‘老黄牛’拉犁一样,插在墒沟里使劲拽,没有停顿观望的时候。”
朴范镇已进入感知天命,韬晦在胸之年。按理说也应该“马歇南山刀入鞘”了。可他在工作中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他没有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他从不到娱乐场所,也没有下棋玩牌的嗜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心无旁骛,心中装着的都是民政事业、民政服务对象和社会弱势群体。
“给他开车从来没有休息天,越到节假日越忙。”给朴范镇当了10多年司机的尹师傅如是说。“给朴局长开车累是累,但心里高兴,因为他为人好,干工作实,从来不用公车办自己家的事。”刚刚给朴范镇当了4个月的司机小于感同身受。
就连自己的爱人都想不通,总埋怨他:“你这是干的什么工作,没年没月,没日没夜的。”每每听到这些,他的眼睛总是有些湿润,因为他觉得自己欠亲人的人情债实在太多了。你要问起他对自己走过的路遗憾吗?他总是笑着说:“虽然我欠父母、欠妻子、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但只要我的民政对象满意,我就没什么遗憾的。我是干民政工作的,我为民政对象干了自己想干的实实在在的事,我为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
有人问起朴范镇怎样才能当个好官,他总是说:“其实当个让人信服的领导没有什么诀窍,只要自己站得直、行的正,不以权谋私,真正为老百姓办事就行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在这个以物质为依归的时代,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身为局班子的带头人,朴范镇时刻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坚持从我做起,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珍重自己的言行,时刻珍惜党员干部的名誉。
没有在本单位和事业单位报销过一张收据。
没有利用职权干预、插手局属事业单位各种建设工程项目。
没有一名亲属在民政系统工作。
没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推荐任用、调动干部。
这一连串的“没有”背后换来的却是无数次“有感召力、有说服力、有亲和力”的赞许,换来的却是全州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对他的爱戴和拥护。
朴范镇上任以来经手的项目很多,涉及的资金很大,但他始终把“对项目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班子负责”作为推进项目建设永恒不变更的准则,一再强调,绝不能“工程干起来,干部倒下去”。
2008年、2009年,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投资900万元和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延边儿童福利院、延边光荣院两项工程相继完工了。有人主张按预算数额进行决算,有人主张请州内有关部门进行决算。朴范镇都没有同意。在他的坚持下,将该项工程决算全都委托给吉林省造价公司审核决算。两项工程审减决算资金535万元。
在朴范镇的努力下,近年来延边民政系统建设的每项工程都成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和廉政工程。
2010年,吉林省民政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场会在延边州如期召开,与会代表对“延边民政一条街”建设羡慕不已,称其为是“高不可攀”的工程。省民政厅厅长张晶看过“延边一条街”后,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如果都像朴范镇这样干工作,我这个厅长可就好当了。”
从事民政工作的6年,是朴范镇豁出命来拼搏的6年。而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源于他对民政工作的一往情深。在实现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过程中,他从不张扬自己,也不刻意想当典型、受表彰,但是一串串荣誉总爱青睐他: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优秀领导,吉林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延边州“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是对朴范镇多年付出最好的肯定,它记载着历史,更鞭策着未来。
人生有多少个6年?在每一个年轮上都能留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留下一种让人夸赞、使人折服精神,他就无愧于组织的托付和人民群众厚望,就会使人生熠熠生辉。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切实改善困难群体生活条件。
建设州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完善以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五保”供养工作。
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全面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
……。
眼下朴范镇正在筹谋着一个新的五年规划。
日出日落,有一种精神不落;月圆月缺,有一个信念不缺。牵手民政,心系群众,脚踏实地,无怨无悔,把一切奉献给民政,把身心交付困难群众。朴范镇正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
愿朴范镇所有的诺言都能变为现实。